Link Pass服務管理規則-第七章:糾紛處理與終止

第七章:糾紛處理與終止

7.1 糾紛處理程序

 

為保障合作關系的穩定,Link Pass制定了以下糾紛處理程序:

 

1.  協商解決:

l 友好協商:在糾紛發生時,各方應本著友好合作的原則,通過充分溝通和協商來解決分歧。

l 第叁方中立人:如果在協商過程中仍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,可以尋求第叁方中立人的協助,幫助促成糾紛的解決。

l 調解機構:雙方還可以考慮將糾紛提交給專業的調解機構,借助專業調解員的幫助,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。

l 書面協議:任何協商達成的解決方案都應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,以確保雙方對解決方案的共識和理解。

l 司法途徑:如果協商和調解無法達成一致,雙方仍可選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,提交給法院審理。

l 維護合作關系:無論解決糾紛的方式如何,雙方都應以維護合作關系為前提,共同努力達成解決方案。

2. 書面通知:

在無法通過協商解決的情況下,任何一方均有權向另一方發出書面通知,以明確陳述糾紛的事實和理由,並提出解決方案的建議。這一書面通知應包括以下要素:

l -事實陳述:詳細敘述引發糾紛的事件、行為或狀況,確保另一方能夠全面理解糾紛的來源和背景。

l -理由闡述:對於各自立場的解釋和理由,闡明雙方對於糾紛的認知和觀點。

l -法律依據:如適用,可以引用相關法律法規或合同條款,強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。

l -解決方案建議:明確提出解決糾紛的具體方案,可以包括雙方的妥協意見或調解建議。

l -期限設定:設定一定的期限,要求另一方在一定時間內回複書面通知,以確保及時的溝通和反饋。

l -保密性:如涉及敏感信息,可以在通知中強調保密性,確保糾紛的處理不會影響到雙方的商業利益和聲譽。

l -簽署和日期:通知應由發出方簽署,並注明發出日期,以確保通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。

書面通知的發出可以為進一步的解決糾紛提供清晰的溝通渠道,為後續的處理和協商創造條件。

 

3. 內部審議:

收到書面通知後,雙方應迅速展開內部審議流程,以全面分析和評估涉及的糾紛。內部審議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驟:

l 問題梳理:明確糾紛的核心問題、爭議點和影響范圍,確保對糾紛的全面了解。

l 數據收集:收集相關的數據、文件和證據,以支持對糾紛的分析和評估。

l 部門討論:邀請涉及的各個部門參與討論,以獲得不同角度的意見和建議。

l 專業意見征集:如有需要,可以尋求內部專家或律師的意見,為解決方案的制定提供專業支持。

l 影響評估:評估糾紛可能對各個方面的影響,包括商業、法律、聲譽等方面。

l 解決方案探討: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案和妥協方案,尋求達成一致意見。

l 決策制定:基於內部審議的結果,制定具體的決策方案,包括是否接受對方提出的解決方案,或者提出自己的調解建議。

內部審議過程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理解和評估糾紛,並為後續的協商和解決提供支持和指導。通過內部審議,雙方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糾紛的本質和影響,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尋求解決方案。

 

4. 第叁方仲裁:

如果在內部審議後仍未能達成一致意見,雙方可以共同決定采取第叁方仲裁來解決糾紛。第叁方仲裁是一種獨立、公正、公平的解決糾紛方式,通常由專業的仲裁機構或仲裁人負責執行,其裁決為最終決定,雙方需遵守執行。

第叁方仲裁的步驟可能包括:

l 仲裁協議:雙方協商並簽署仲裁協議,確認同意將糾紛提交第叁方仲裁機構進行解決,約定仲裁程序和規則。

l 仲裁申請:一方根據仲裁協議,向指定的仲裁機構提出仲裁申請,申請啟動仲裁程序。

l 仲裁庭組成:仲裁機構根據規定組成仲裁庭,通常由獨立的仲裁人組成,其公正性和專業性得到保障。

l 證據交換:雙方提交證據、文件和意見陳述,仲裁庭審查並進行證據交換。

l 仲裁聽證:雙方可以進行仲裁聽證,就爭議事項陳述意見、辯論和提供證據。

l 裁決結果:仲裁庭進行綜合評估後作出裁決,裁決結果為最終決定,雙方需遵守執行。

第叁方仲裁的優勢在於其公正性和專業性,可以相對快速地解決糾紛,避免了長期訴訟過程。但需要注意,仲裁裁決是終局性的,雙方需接受裁決結果,一旦裁決作出,通常不得上訴。

5. 法律訴訟:

如果經過仲裁後仍未能解決糾紛,任何一方可以選擇根據適用法律,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,以解決糾紛。

法律訴訟的步驟可能包括:

l 起訴申請:一方向有管轄權的法院遞交起訴狀,詳細說明糾紛的事實、理由和請求。

l 答辯和辯論:被告在法定期限內遞交答辯狀,闡述其觀點和辯論意見。雙方可能進行多輪的法庭辯論,提交證據、文件和證詞。

l 證據審查:法院對雙方提交的證據進行審查和評估,可以進行證人傳訊等。

l 判決裁定:法院根據審理情況作出最終判決或裁定,解決糾紛,判決結果具有法律約束力。

l 上訴程序:在一審判決後,一方不滿意判決結果可以根據法律規定提起上訴,將案件提交上級法院重新審理。

法律訴訟是一種正式的糾紛解決途徑,但相對於仲裁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高的成本。訴訟過程中,法院會根據法律和證據作出判決,雙方需遵守執行。在選擇法律訴訟前,通常建議雙方充分考慮其成本、時間和可能的結果。

通過以上糾紛處理程序,Link Pass旨在確保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的糾紛能夠得到妥善處理,保障合作關系的穩定和持續發展。未盡事宜可以參照官網(https://linkpass.org)的各項公告內容。

 

7.2 終止合作

為確保合作關系的合規性和高效性,Link Pass制定了以下終止合作的條件和程序:

 

1. 違約情況:

如果在合作過程中,任何一方嚴重違反了合同約定、服務標准或管理規范,尤其是涉及到重大違法行為,另一方有權提出終止合作的要求。

違約的情況可能包括但不限於:

l 未按照合同約定提供服務或履行義務。

l 嚴重違反服務標准,導致服務質量大幅下降。

l 違反管理規范,影響了合作夥伴的聲譽或安全。

l 涉及欺詐、賄賂、侵權等違法行為。

在發現違約情況後,另一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之一或多種:

l 提出書面警告,要求違約方在一定期限內改正違約行為。

l 要求違約方進行補救或賠償,以彌補損失。

l 暫時暫停合作,以避免進一步損失。

l 在違約情況嚴重且無法解決的情況下,提出終止合作的要求。

終止合作可能會涉及法律程序和其他合同約定。在采取行動之前,通常建議雙方充分考慮情況,盡量通過溝通和協商解決問題,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糾紛。

 

2. 書面通知:

在決定終止合作時,終止方應向對方發出書面通知,確保終止過程的透明和合法性。通知應包括以下內容:

l 終止原因:清楚列出導致終止的具體原因,包括違約行為、嚴重違反合同條款、違反管理規范等。

l 終止時間:明確指定終止合作的時間,通常需要提前通知一定期限,以便雙方有充分的准備。

l 解決方案: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或改進建議,以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或糾紛。這有助於平穩地結束合作關系。

l 程序和步驟:詳細說明終止的程序和步驟,包括合同解除、數據交接、資金結算等事項。

l 合作終止後的權利和義務:闡述合作終止後各方的權利和義務,包括數據處理、客戶關系維護等方面。

l 聯系信息:提供雙方的聯系信息,以便在終止過程中進行溝通和協調。

書面通知應以正式的文件形式發送,可以是郵件、信函或其他書面形式。確保通知內容明確、詳細,並遵循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的要求。通知的及時發送和確認收到是終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,可以有效避免混淆和誤解。

 

3. 內部審議:

在接收到終止通知後,接收方應立即啟動內部審議程序,確保對終止決定進行全面、客觀的評估。內部審議應包括以下步驟:

l 召集相關部門和人員: 接收方應召集與合作關系相關的各個部門和人員,包括合同管理部門、法務部門、財務部門等,以確保終止決定得到全面的分析。

l 綜合信息收集: 各相關部門應提供與合作關系有關的文件、記錄和信息,以便進行綜合性的審議。這包括合同內容、服務記錄、溝通記錄等。

l 問題識別與分析: 審議過程中,應識別並分析導致終止的原因,評估終止是否合理和必要,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解決方案。

l 風險評估: 對終止合作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評估,包括合同違約的後果、客戶關系的影響等。

l 解決方案和建議: 內部審議應產生解決方案和建議,包括繼續合作的可能性、解決糾紛的方式等。如果終止合作被認為是合理的,還應提出終止的具體步驟和時間安排。

l 意見彙總: 審議結束後,各部門應對審議過程和結論進行彙總,形成一份內部意見報告。

l 高層審批: 內部意見報告可能需要提交至高層管理層進行審批,以確保決策的合理性和一致性。

內部審議的目的是確保終止決定基於全面的信息和理性的分析,減少決策帶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。各部門的合作和配合對於內部審議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,以便做出明智的決策並采取適當的行動。

 

4. 協商解決:

在接收到終止通知後,雙方應積極展開協商,以尋求解決合作關系終止可能引發的問題和不利影響。協商解決的過程包括以下步驟:

l 召開會議: 雙方可以安排會議,共同討論終止通知的原因和後果,明確雙方的立場和關切。

l 問題識別: 在協商過程中,雙方應共同識別可能引發的問題和影響,包括合同履行的剩餘義務、客戶關系的維護等。

l 解決方案探討: 雙方可以共同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,以減輕合作關系終止帶來的影響。這可能包括協商修改合同條款、延長合作期限等。

l 補救措施: 在協商過程中,雙方可以討論采取何種補救措施來減輕已經造成的損害,如賠償金、服務優惠等。

l 協商協議: 協商解決的結果應當形成書面協議,明確雙方達成的共識和具體措施。協議可以包括終止的時間安排、支付款項、合作關系過渡等內容。

l 第叁方協助: 如果雙方在協商中無法達成一致,可以考慮引入第叁方中立人或專業機構進行調解,促進問題的解決。

協商解決的目標是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,找到能夠最大限度減少合作關系終止帶來負面影響的方法,保護雙方的利益並維護合作關系的穩定性。通過開誠布公的溝通和合作,有助於化解潛在的糾紛和矛盾。

 

5. 終止生效:

一旦經過充分的協商和內部審議後,終止方堅持終止合作的決定,那麼終止通知中所約定的終止時間將成為合作關系終止的生效時間。從這一時刻起,雙方將不再繼續履行合同項下的義務和責任。

終止生效意味著合作夥伴關系將正式終止,雙方將不再享有合同約定的權利和福利。在終止生效之後,合作夥伴應立即停止與合作相關的一切活動,並按照協商達成的解決方案和補救措施執行。同時,雙方還需要履行終止通知中所規定的相應程序和義務,以確保合作關系的合法、有序終止。

終止生效是一個重要的時刻,意味著雙方的合作正式結束。在終止生效之後,雙方應遵循協商達成的協議,妥善處理剩餘事宜,確保合作關系的終止過程順利進行。這也是對合作關系終止決定的最終確認,雙方需要按照協議的規定采取相應行動,以確保雙方的權益得到妥善維護。

 

6. 清算處理:

在合作關系終止後,雙方應根據事先約定的程序和規定進行清算處理,以確保合作的合規終止和雙方權益的平等保障。清算處理涉及多個方面的事項,包括但不限於財務結算、信息交接等。

財務結算是清算處理的重要環節之一。雙方需要對合作期間產生的財務往來進行核對和結算,確保各項款項的清晰明了。這包括待支付的款項、已支付的款項、未結算的費用等。雙方應共同核實財務數據,並按照約定的方式和時間進行結算,確保雙方的財務權益得到妥善處理。

另外,信息交接也是清算處理的重要內容。合作關系終止後,雙方需要將涉及合作項目的相關信息進行交接,以便對接下來的業務進行平穩過渡。這包括合作項目的文件、數據、資料等。雙方應確保信息交接的准確性和完整性,以避免因信息缺失而導致的不必要問題。

清算處理是合作關系終止後的必要步驟,它涉及到雙方的合作項目和財務往來,直接影響到合作的合規終止。雙方應本著誠信和合作的原則,積極配合進行清算處理,確保合作的順利終止,並避免可能的糾紛和問題。通過清算處理,雙方可以達到合作關系終止後的平穩過渡,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。

通過以上終止合作的條件和程序,Link Pass旨在確保合作關系的穩定性和合規性,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合作終止情況。未盡事宜可以參照官網(https://linkpass.org)的各項公告內容。


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